比赛规则

本页面包含中国区竞赛规则竞赛论文要求论文提交要求IM2 C2025 答辩、评奖及峰会/颁奖典礼国际赛竞赛规则


一、中国区竞赛规则

1、参赛对象与团队组成

参赛对象:IM2C面向中学生开放。每支参赛团队须由来自同一所学校的2至4名学生组成,且需有至少一位来自该校的教师担任指导老师。每所学校的参赛团队数量没有限制。

区域选拔:全球参赛团队需经过国家/区域赛选拔才能进入国际赛。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团队首先参加中华IM2C赛,这是IM2C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每年在香港举办。

2、赛季安排与竞赛形式

赛季设置:中华赛设有秋季和冬季两个赛季,参赛团队可选择参加其中一季或两季,以最佳成绩晋级国际赛。2025学年度继续设置初中高中组别,初中生可选择初中或高中组别题目,高中生仅可选择高中组别题目。

竞赛形式:团队可选择“命题论文”或“自主选题”方式参赛。“命题论文”需在赛季规定的连续96小时内完成并提交。“自主选题”则不限开始时间,但须在赛季截止时间前提交。

(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在国际及国家/区域层次皆符合和遵守法律及学术规范,并受到法律的保护和学术共同体的认可,所有参赛团队亦须遵守法律及学术伦理规范。 中华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委员会是受主办机构授权并由香港特区政府批准成立的公共性质慈善机构; 主办机构设立之学术委员会和专家组皆由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的专家学者组成,坚持中华一体的赛制和普惠共享的教育理念。

为适应中华区校历的地区多样性,中华赛开设秋季和冬季两个赛季,参赛团队可自由选择参加其中一季或两季竞赛,以最佳成绩参加中华区年度总评选及晋级国际赛。

鉴于近年来初中参赛队伍的增加,2025 学年度 IM2 C 中华赛将继续设置初中组别题目。初中生可通常选做初中组别题目,亦可选做高中组别题目; 而高中生只可选做高中组别题目,不可选做初中组别题目。初中组别、高中组别单独评审及评奖,皆有机会晋级国际赛。

团队可以自行选择以“命题论文”方式参赛,也可选择以“自主选题”(必须是现实世界问题)方式参赛。)

3、参赛论文类型与时间安排

命题论文:参赛团队需在规定日期的连续96小时(4天)内完成并提交论文。秋季赛从2024年11月21日晚上8时(GMT/UTC +8)开始,冬季赛从2025年1月22日晚上8时(GMT/UTC +8)开始,分别在11月25日和1月26日晚上8时截止。

自主选题论文:团队可自由决定工作开始时间,但须在秋季赛2024年11月25日或冬季赛2025年1月26日晚上8时前提交。命题论文与自主选题论文将分别评审与评奖,成绩进入前20%的团队将自动晋级国际赛。

4、注册与报名流程

注册与获取控制号:首次参赛团队须在中华区竞赛网站注册,成功后获取用户名和密码。报名成功后,团队将获得本次竞赛的控制号。

报名注意事项:家长/监护人姓名需填写在控制表的Parent栏,但无需签字,由指导老师代表签字即可。

5、竞赛过程与提交要求

竞赛期间下载赛题:中华赛区命题竞赛赛题及国际赛题可在竞赛开始时或之后登录中华区竞赛网站下载。

论文提交:指导教师须保证在竞赛期终止后不再对论文进行任何修改。所有论文需以PDF格式上传至竞赛系统,每个控制号仅允许提交一篇论文。

文件要求:论文电子文档中不得出现团队成员、指导教师或学校的名称,首页应为论文摘要。

系统截止时间:秋季赛论文不得迟于2024年11月25日晚上8:00,冬季赛不得迟于2025年1月26日晚上8:00,国际赛不得迟于2025年3月11日晚上8:00。

6、参赛誓言与授权

控制表签署:每位团队成员需在控制表上的参赛誓言部分签署。指导教师需获得每位学生家长或监护人授权,并代表他们在控制表上签字。

授权表上传:签署后的控制表需以PDF或照片格式上传至竞赛系统。

7、特别安排与学校责任

学习安排调整:学生参赛可能需要调整学习和生活安排,应遵循学校的日常安排。如果需要特别人员安排,学校有责任根据行政和法规要求提供支持,以确保学生顺利参与竞赛。

保持在线联系:

每支参赛团队将会通过电邮通知收到一个控制号(control number)。 控制号是团队每次赛季/活动及所提交论文的唯一识别证明。

重要事项! 请确保使用你当前有效的电邮地址,以便我们在竞赛之前、期间、之后所需要的任何时期都能联系到你。

8、参赛团队的准备

确保参赛学生能够使用电脑,进行文字处理,使用运算表(如 Excel)和相关计算软件,进行计算、图形或几何关系的建模等工作。 而且,学生应可以使用图形计算器。

指导教师须获得参赛团队所有同学的家长或监护人的同意,并代表签署控制表上的家长/监护人同意书,同意其子女/被监护人的论文可被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主办机构用于与专业发展和学习推广有关的培训或论文样本(个人信息保密)。 而且,如果该同学所属团队获得区域或国际奖项,允许发表该团队的论文或论文摘要。 包含签署后的同意书的控制表必须单独以 PDF 文档或照片格式与论文一并上载至竞赛系统。

二、竞赛论文要求

1、竞赛流程与题目获取

题目下载

指导老师可以在竞赛开始后登录竞赛系统下载赛题,并分发给参赛团队。

"命题论文"赛题在2024年11月21日和2025年1月22日晚8时开始可下载。

"自主选题"赛题由团队自主决定,团队可灵活安排论文的时间与进度。

2、资源使用

参赛团队在竞赛期间可以利用任何非人际的资源,包括数据、资料、电脑、软
件、参考书、网站、图书,等等,但要确保正确引用和注明资料信息来源。

3、禁止外部协助

无论是以命题论文方式参赛,还是以自选题论文方式参赛,参赛团队在竞赛期间
不得与团队以外的任何人士讨论赛题和获取解决问题的意见,亦不得向指导老师或其
他人士寻求解答问题的帮助。 参赛团队如果与任何团队成员以外人士讨论赛题,并获
得具有经验和专业意见的信息,该团队将被取消参赛资格。 本项规定是出于希望每支
参赛团队的同学们都是实际自主研究和写作论文,而不借助他人的帮助。

4、只完成了部分问题的论文,也是被评审专家接受的。 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评审专
家看重的是参赛团队解决问题所使用的方式和方法,亦看重参赛团队定义和提出问题
的方式及解决方法(特别是自主选题)。 论文评审没有及格或不及格的分数线,亦不
会最终给出量化分数。

5、IM2C 2025 中华赛区实行中英双语政策。 中华赛程或国际赛程的论文与答辩可以
中文或者英文完成。 经国际赛程最终提交到国际评审环节的论文必须使用或翻译为英
文。

注意: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参赛团队在国际赛程竞赛期结束时可以中
文提交论文,但获遴选进入国际评审环节的团队必须在国际评审之前提交论文的英文
翻译版。 英文翻译版论文必须只是对中文版作文字上的翻译,而绝不能在中文提交之
后再作任何内容和数学工作方面的修改。 为确保足够的翻译时间,进入中华区国际
赛答辩决赛的团队应在参加答辩之前完成论文的英文翻译(如适用)。

6、你所提交的论文应包括一页摘要页,而且整个论文不可超过 21 页(计摘要页在
内,不计附录及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是你竞赛论文非常重要的部分。 评审专家会
对摘要给与相当大的评审权重,获奖论文常常是首先基于摘要的质量而从众多论文中
脱颖而出。 为了写好论文摘要,可以试想一位读者是基于你的摘要而选择是否进一步
阅读你论文的正文。 因此,一篇摘要应当清晰阐明你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更要紧
的,你最重要的结论是什么。 你简明扼要的摘要应当能够激发一位读者想进一步了解
你工作细节的兴趣。 而仅仅是重述竞赛问题,或只是从引言部分做剪剪贴贴,通常会
被当成一篇质量薄弱的摘要。

7、论文必须全部由文字及必要的图表或其他文本组成,评审专家组不接受例如电脑
光盘等附加材料。

8、论文的每一页上端都必须包含本团队的控制号码及页码;我们建议在文档编辑中
设定页上端页码序列,例如「IMMC25010101 号队伍 总 18 页之第 8 页」。

9、切记! 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姓名及学校名称不能出现在论文的任何一页。 除了
团队控制号,论文不能包含团队其他任何可识别信息。

10、高中生只可选做高中组别题目,不可选做初中组别题目。

11、对论文规则的任何违反都会导致取消参赛资格。

12、参赛团队应牢记下述论文写作指引:

  • 精炼和条理性极端重要。 关键陈述应展示主要观点和结果。
  • 对命题论文,要适当地阐明或重述竞赛问题; 对于自主选题论文,须在问题
    与背景陈述中说明是在他人所提出问题与研究基础上所作的延伸、改进或深
    化,或说明是自己团队的原创发现和提出的问题,且要清晰定义和阐明该问
    题。
  • 清晰表达全部变量、前提和假设。
  • 对问题作出分析,说明并论证所使用模型的合理性。
  • 要包含模型的设计,讨论如何检验模型。
  • 讨论你的模型或方法的长处与不足。
  • 将大段的推导、运算或举例放到附件当中,只将其在论文正文中作概述。 结
    果的阐述必须在正文中清晰表达。

三、论文提交要求

1、论文提交截止时间

提交截止时间

中华区秋季赛:2024年11月25日晚上8点(GMT/UTC +8时区)

中华区冬季赛:2025年1月26日晚上8点(GMT/UTC +8时区)

国际赛:2025年3月11日晚上8点(GMT/UTC +8时区)

重要提示

参赛队应预留足够的时间以上传论文。提交时间必须在上述截止时间之前。任何迟于最后截止时间的提交将被视为违规,并导致取消参赛资格。

中英文双提交

晋级国际赛程的团队如选择先提交中文版,必须在国际评审截止时间前提交英文版翻译。英文翻译不得对内容做任何修改,以确保中英文版本的一致性。

2、论文提交要求

文件格式与命名

论文文件必须为PDF格式,文件大小不超过17MB。

使用团队的控制号码命名论文文件和控制表。

论文内容要求

♦ 首页摘要:论文首页必须为摘要页。

♦ 论文内容组成

对问题的清晰阐示或重述—清晰阐明你要解决什么问题,或用你自己的语言说明你
要做什么;

  • 关键假设及其对问题的影响。
  • 清晰罗列模型中全部变量。
  • 说明模型设计和类型。
  • 模型检验与敏感性分析。
  • 讨论模型与方法的优势与不足。
  • 电脑程序的算法说明,以语言、图表或程序框图表达。

♦ 禁止信息

论文中不得出现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姓名及学校名称。

提交流程

上传至竞赛系统

通过中华赛区竞赛系统(immchallenge.org.hk)提交论文的PDF电子版。

提交顺序

先提交论文(含首页摘要页),然后提交控制表。

控制表要求

指导老师确保每位团队成员(包括教师本人)在控制表上签名,并宣誓遵守竞赛规则。

控制表需获得每位参赛学生家长/监护人的授权,并以单独的PDF或照片格式(jpg或png)提交。

注意事项

确保控制表和论文的提交入口不同,请勿将控制表提交至论文上载入口,以免造成团队信息披露而导致取消参赛资格。

四、IM2 C2025 答辩、评奖及峰会/颁奖典礼

1、中华区各参赛团队将有机会以中华赛程论文或国际赛程论文的评审结果,获取区域及国际各级奖项。 通过中华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委员会专家组与评审团的统一评审,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团队将有机会获得中华区域赛区的各级奖项,包括特等奖、特等入围奖、一、二等奖和成功参赛奖。

2、每支参赛团队的获奖机会都将是平等的。 中华赛命题论文、自选题论文与国际赛论文将分类评奖,你的团队无论是凭中华赛命题论文,或者自选题论文,还是国际赛题论文,都将有机会去竞争中华区域各大奖项。

3、经过论文初评,入围中华区域赛程决赛与国际赛程决赛的团队将获得主办机构的邀请,于 2025 年 4 月下旬莅临香港,出席答辩决赛。 大评审团将分别对中华区域赛程与国际赛程的决赛团队进行评审。

4. IM2 C 中华委员会将从中华赛命题论文、自选题论文与国际赛论文中分类评选中华区各级奖项,还将从进入国际赛程论文答辩的队伍中评选八篇最佳论文,推举进入国际总评审。 国际总评审将从各国和地区推选的最佳论文中评选出国际特等奖、一、二等奖及成功参赛奖。

5. 中华区及国际赛的评选结果将在 IM2 C 网站公布。 竞赛结果的新闻报道将发表于各地媒体和报刊。

6、中华区及国际赛获奖团队的论文(或论文摘要)将有机会获得发表,获奖信息也将有机会发表至各地网络、报纸、电台或电视台。

7、IM2 C 国际峰会暨颁奖典礼将在 2025 年夏季于香港举行。 荣获中华赛与国际赛特等奖或其他优秀论文的团队将获邀做大会全体报告(Plenary Speech)。 届时国际组委会、国际专家委员会成员、各国 IMMC 优秀师生团队、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将出席峰会,与中华区中学师生共襄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活动。

8、IM2 C 获奖论文如果欲在 IM2 C 体系以外发表或提交到其他竞赛,作者团队应事先征得 IM2 C 主办机构的书面同意。IM 2 C 香港以外团队前往香港出席答辩决赛、峰会的交通与食宿费用需自理。 获国际评审国际特等奖等优秀获邀团队出席颁奖典礼的交通食宿费用将由 IM2 C 主办机构提供。

10、请注意,香港以外团队如需申请赴香港签注,需要持有有效期至少 6 个月的旅行证件。

二、国际赛竞赛规则

1、参赛资格与准备

要参加IM2C团队赛,学生必须首先通过国家或地区选拔赛。每个参赛团队需由同一所学校的教师担任顾问,顾问负责指导团队,并确保完成所有参赛步骤。所有时间均以美国东部夏令时(EDT)为准。

2、团队组成与参赛条件

每个团队最多由四名中学生组成,所有成员需来自同一学校。

须获取并使用控制号和密码登录IM2C网站,获取比赛问题。

团队需在此期间选择连续5天完成比赛任务。

3、比赛规则与要求

建模问题:团队将收到一个建模问题,需在5天内完成解答。某些国家可能要求在特定时间段内完成。

顾问职责:确保在5天期限结束后不再修改任何解答,并在截止时间前提交论文。

论文提交:所有论文需在比赛截止时间前提交至IM2C。论文需包括摘要表、目录,解决方案不能超过20页(附录和参考文献不计入内)。

家长/监护人授权:每位学生需提交签署的家长/监护人授权表,证明其作品可用于IM2C的专业发展活动。

4、解决方案准备与提交

论文格式:使用A4纸英文撰写,字体不小于12磅页边距至少1.5厘米。每页需标注团队控制号和页码。

语言要求:论文可用母语提交,但必须在截止日前翻译成英文。翻译需为逐字翻译,不得修改内容。

内容要求:包括问题陈述、变量和假设说明、模型设计和测试、模型优缺点分析等。

摘要撰写:摘要是论文的重要部分,应清晰描述解决方案的方法和结论,激发读者兴趣。

5、提交与注意事项

电子提交:通过电子邮件提交论文的PDF或Word文件,确保文件小于17MB。

控制表签署:每位学生需签署控制表,保证遵守比赛规则。

授权表邮寄:将所有签署的家长/监护人授权表和控制表提交至国家/地区组织者,附件需小于1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