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IMMC冬季赛赛题解析!赛事规则与奖项设置是什么?

2025年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IMMC)冬季赛于1月22日至1月26日举行,吸引了来自全球的中学生参与。赛事由美国数学与应用联合会(COMAP)与香港儒莲教科文机构(NeoUnion)主办,旨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建模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与团队合作能力。本届冬季赛聚焦于“电力-算力协同调度”的核心命题,探讨在数字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如何优化数据中心的能源使用与算力调度。

一、IMMC赛事背景

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IMMC)是一项面向全球中学生的国际性数学建模赛事,由美国数学与应用联合会(COMAP)与香港儒莲教科文机构(NeoUnion)于2014年联合创办。其宗旨在于激发学生对数学建模的兴趣,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升团队协作、逻辑推理及跨学科创新素养。赛事赛题聚焦现实世界中的开放性问题,涵盖经济、环境、工程等多个领域,强调模型的实用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二、2025年IMMC冬季赛赛题解析

本届冬季赛以“当瓦特遇上比特:电力-算力协同调度”(E题)为核心命题,聚焦数据中心能源与算力调度的优化问题。随着数字化进程加速,数据中心能耗与碳排放问题日益严峻,如何平衡电力成本、算力需求与绿色能源使用成为关键挑战。

赛题设计特点:

多目标优化:要求参赛团队在96小时内设计模型,以电力成本最低为目标,同时考虑任务优先级、电力供应波动及绿色能源占比。

分阶段挑战

问题1:调整不同时段任务数量以优化电力成本,确保任务按时完成;

问题2:在问题1基础上,提升绿色能源使用比例,降低传统电力依赖;

问题3:引入用电量平稳性约束,避免电力供应剧烈波动。

方法创新:鼓励使用蒙特卡洛模拟等算法,并探索AI工具在模型构建中的应用(需公开透明披露)。

三、IMMC晋级国际赛动态

根据2025年3月6日最新消息,IMMC中华区国际赛将于3月6日至11日举行,答辩决赛定于4月下旬在香港举办,最终颁奖典礼计划于暑期举行。

晋级情况:

中华区冬季赛共产生379支晋级队伍,覆盖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

典型晋级案例:深圳荟同国际学校、北京二中国际部等团队凭借扎实的建模能力与团队协作成功晋级。

特别提醒:晋级队伍需在3月6日前完成国际赛注册并获取新控制号,逾期将无法参赛。

四、IMMC赛事规则与奖项设置

组队要求:2-4名同校学生组队,需至少1名指导教师(需为本校教师)。

论文提交

论文需包含1页摘要,正文不超过20页,总页数(含摘要)不超过21页;

文件格式为PDF,大小不超过17MB,页眉需标注控制号及页码。

奖项分级

中华赛区:特等奖(O奖)、特等入围奖(F奖)、一等奖(M奖)等;

国际赛区:全球金奖、银奖、铜奖,其中前20%区域赛优胜队伍可晋级。

五、IMMC备赛建议与趋势分析

数学基础:强化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核心知识;

编程与工具:熟练掌握Python、MATLAB等工具,探索AI辅助建模的可能性。

团队协作:注重分工与沟通,例如分工负责数据收集、模型构建、论文撰写等环节。

IMMC不仅是一场学术竞赛,更是中学生展现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舞台。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加深,未来赛题或将进一步融入碳中和、资源优化等议题。对于晋级国际赛的队伍而言,如何在技术细节与跨学科整合中突破,将是冲击全球奖项的关键。


扫码免费获取完整中英版真题!

还可免费下载IMMC2015-2025真题+历年O奖论文集+新赛季备赛干货⇓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