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MC竞赛面向全球7-12年级中学生(相当于初中至高中),尤其适合对数学、计算机、工程、经济等跨学科领域感兴趣的学生。
一、适合学生
1.学科基础: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如代数、概率统计、微积分),部分问题需编程能力(Python/Matlab)。
2.团队能力:需在同一学校内组队(2-4人),角色建议包括:
建模手(模型构建)
编程手(算法实现)
写作者(论文撰写)
统协者(进度管理)
3.语言能力:提交国际赛的论文需为英文撰写或翻译。
二、报名方式与赛制
报名方式:
中华区域赛:通过IMMC中华区官网注册(www.immcc.org.cn),需本校教师担任指导老师。
报名费用:每队100美元(仅中华赛阶段)。
参赛形式:
命题论文:在连续96小时内完成指定题目(三选一)。
自主选题论文:自由选择现实问题,在赛季截止前提交。
晋级路径:
1.区域赛:分秋季赛(2025年11月)和冬季赛(2026年1月),可任选一季或两季参赛,以最佳成绩晋级。
2.国际赛:区域赛前20%队伍晋级,2026年3月完成同一赛题。
3.答辩决赛:2026年4月下旬在香港举行。
2026赛季关键时间节点
阶段 | 时间 | 说明 |
---|---|---|
秋季赛报名 | 2025年11月 | 持续2-4周 |
冬季赛报名 | 2026年1月 | 持续2-4周 |
国际赛 | 2026年3月 | 晋级队伍参加 |
答辩决赛 | 2026年4月下旬 | 香港地区举办 |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赛题范围:
命题论文:涵盖社会热点(如环境保护)、科技前沿(如算法优化)、公共政策等跨领域问题。
自主选题:需自选现实问题(如城市交通拥堵、水资源配置)。
论文要求:
篇幅:区域赛主体不超过20页(含摘要至多23页);国际赛20-25页。
内容核心:
问题定义与分析
模型假设与符号说明
数学模型构建与求解
结果可视化与灵敏度分析
模型优缺点及推广价值
四、获奖论文写作方法
核心结构(基于历年特等奖论文框架):
IMMC论文标准结构与要点
章节 | 关键要素 |
---|---|
摘要 | 简述模型归类、建模思想、算法特点、主要结论 |
问题重述与分析 | 背景解读、问题拆解、解决目标 |
模型假设与符号说明 | 合理性假设,符号列表清晰 |
模型建立 | 公式推导、算法设计(如蒙特卡洛模拟、层次分析法) |
模型求解与结果分析 | 数据来源(需标注数据集编号)、图表呈现、误差检验 |
模型评价与推广 | 创新点、局限性、实际应用场景 |
写作技巧:
1.摘要:用1页概括全文,突出模型创新性与结论。
2.可视化:用Matplotlib、Tableau等工具制作动态图表(如雷达图、热力图)。
3.模型创新:融合多学科方法(如2024年O奖论文结合层次分析法与概率分布预测宠物适配性)。
4.语言规范:避免模糊表述,引用需精确到文献页码或数据集编号。
五、历年获奖论文关键点
分析近三年特等奖论文,共性特征如下:
1.选题现实性:聚焦全球性问题(如疫情传播预测、流浪宠物治理、碳排放优化)。
2.方法融合:
经典数学模型(微分方程、图论)与机器学习结合。
如2024年冠军论文用SIR模型分析传染病扩散。
3.数据严谨性:
数据来源注明机构及编号(如NASA Dataset #2023-112)。
清洗冗余数据,验证结果鲁棒性。
4.结论可推广:提出政策建议(如水资源配置模型被水利部门参考)。
六、备赛建议
组队分工:3-4人最佳,覆盖建模、编程、写作、可视化四类能力。
模拟训练:用往年赛题进行96小时限时演练(如2023年“马黛茶与咖啡流行度预测”)。
工具掌握:
编程:Python(Pandas库)、MATLAB
写作:LaTeX排版
绘图:Matplotlib、Tableau
文献精读:研读O奖论文,学习问题拆解与模型简化策略。
IMMC竞赛不仅是展示数学能力的平台,更是培养解决复杂现实问题思维的契机。通过科学的团队协作、严谨的模型构建与专业的论文呈现,参赛者可在全球舞台上脱颖而出。2026赛季的备战已拉开序幕,精准规划与深度实践将是制胜关键。
备赛的同学可扫码免费下载
IMMC2015-2025真题+数据包+历年O奖论文集+新赛季备赛干货⇓